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的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創辦的北京大學分校和中國人民大學二分校,1985年北京聯合大學成立后兩所分校分別成為北京聯合大學下屬的文理學院和文法學院,并在1994年合并為應用文理學院,是北京聯合大學下屬的以培養本科生為主、招收部分碩士研究生,致力于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學院。學院以文、史、法、理為主體學科,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和考古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專門史和文化遺產區域保護規劃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法律專業碩士點,11個本科專業招生。堅持“應用為本、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特色,以“崇尚學術、關懷人文、培育英才”為使命,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持續提高。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市級特色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歷史學為市級特色專業以及市級、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應用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為市級及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擁有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檔案局(館)2個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和一大批校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學院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包括長城學者、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北京市教委高層次人才等知名教授學者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圍繞北京文化遺產保護凝練學科專業方向,加強文科綜合和文理交叉,集成融合,建成經濟法學、人文地理學、食品科學3個市級重點建設學科,建成生物活性物質與功能食品實驗室為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近五年,高水平科研項目數量和科研成果水平穩步提高,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6項、省部級項目23項,還承擔北京市教委、市科委、市社科聯、各學術團體科研項目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近200項。現有北京三山五園研究院、文化傳承協同創新中心、首都法制研究中心、文化遺產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所等10個校級研究機構,研究機構的學術活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學院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以學科競賽和學生科研立項為平臺,提升學生人文與科學素養,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學生在“挑戰杯”、文科計算機設計、英語演講、人文知識、數學建模、模擬法庭等學科競賽中,獲得多項國家級、北京市級獎項。學院以“五四”科技文化節和“一二九”體育文化節活動為主線,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各類學生社團40余個,民樂團、箜篌樂團赴香港、美國演出獲得佳績,并登臺國家大劇院,展現中華藝術魅力,傳承中華文化;大學生志愿者活躍在社區和各區縣,結合所學專業知識積極開展服務社會的實踐活動和公益活動。學院實行開放式辦學,與美國、英國、法國、瑞士、香港、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大學開展國際合作教育,學生可通過參加國際合作教育項目的學習,取得國內外雙重學歷或學位,并可以通過“4+1”、“3+2”等多種形式獲取碩士學位。近幾年,學生考研和出國深造的比例大幅提升,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每年有近百名學生出國交流學習。學院地處全國最大的高校集聚區域??學院路,共享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部委高校參與建設的“學院路地區教學共同體”豐厚的校內外教育資源,學生可以跨校選修課程和輔修專業。立足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深厚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從2014級部分新生開始實行“文理兼學,大類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文科類專業(英語除外)新生入學后,不分專業,按人文社科類(包括法學、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含影視傳播方向)、歷史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檔案學等6個專業)學習通識教育課和學科基礎課,第一學年結束前實施專業分流,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給學生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學院周邊交通便利,院內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樓、學生食堂、浴室、開水房等學習生活設施齊全,新建的第二教學樓2014年9月投入使用后學習環境進一步優化。進入“十二五”時期,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將依托文理交融的學科科研實力,發揮地處中關村科學城核心區的地緣優勢,集成融合、銳意創新,在文化、科技的融合創新中發揮作用,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及首都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
提示: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信息由2356導航友發布,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2356導航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詳情請閱讀2356導航免責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