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學院坐落在歷史文化古城宿州市,是該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前身是創辦于1949年的皖北宿縣區師范學校,1983年升格更名為宿州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升格更名為宿州學院,2008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升本之后,學校發揚艱苦奮斗、團結拼搏的優良傳統,積極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根據高等教育發展新形勢,堅定應用型辦學定位,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任務,以“十大工程”和“四創工程”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動各項事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實現了從專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從單一的師范教育到多科性應用性教育的轉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校園占地1146畝,預留用地1160畝,建筑面積37.2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790.11萬元。圖書館面積3.46萬平方米,館藏圖書209.23萬冊,其中紙質圖書103.32萬冊,期刊1581種。專任教師716人,其中正高48人、副高168人。設有15個教學院(部)?,F有地質工程等49個普通本科專業,涵蓋工、管、理、文、經、藝、教七大學科門類。學校面向全國15個省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6534人,成人教育函授生3538人。2008年以來,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5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4項;獲省級以上“質量工程”集體項目52項,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各1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各6個。現有國家級基金項目13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36項,14項成果通過省科技成果鑒定,3個新品種通過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鑒定。近三年,獲省(廳)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78項,發表論文1539篇,其中被SCI等檢索系統收錄240篇,出版教材、專著29部。2013年獲國家專利32項。有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礦用絞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旋電子與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大學文化研究中心、皖北城鄉一體化研究中心、宿州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6個省級科研平臺和1個計算機應用技術省級重點學科,其中煤礦勘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學校積極推進應用性科學研究,與地方和企事業單位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500多項,部分研究成果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企業創造數億元經濟效益,曾受到《人民日報》等媒體的廣泛關注。學校注重開放辦學,與美國、菲律賓、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在青年教師海外研修、皖臺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合作。學校高度重視文化育人,積極踐行“友善、博學、務實、奮進”的校訓、“崇德尚能、敬業樂群”的校風、“嚴教、善教、樂教”的教風、“篤學、篤行、篤信”的學風,深入推進以“敬業向學”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近三年,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名列省屬高校前列;學生在各類賽事中獲得省(廳)級以上獎項494個。升本以來,學校被評為安徽省首批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高校;先后榮獲全國群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文明單位(2次)、安徽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管理集體(2次)、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4次)、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4次)、第一屆安徽省教育系統文明單位立項建設學校等稱號。面向未來,學校將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服務興校、特色名?!钡陌l展理念,弘揚“敬業向學”的精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建設人才培養質量高、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本科高校而不懈奮斗。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提示:宿州學院信息由2356導航友發布,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2356導航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詳情請閱讀2356導航免責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