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最早于公元1885年開始于基隆、淡水、安平、打狗(今高雄)等4海關及漁翁島(今澎湖)、南岬(今鵝鑾鼻)2燈塔實施有系統之氣象觀測,日治時代臺灣總督府于公元1896年起陸續設立測候所并于各地進行雨量觀測,至公元1905年已建立臺北、臺中、臺南、恒春、澎湖與臺東等6測候所并于78處進行雨量觀測,公元1938年,臺灣總督府并制訂「臺灣總督府氣象臺」官制,逐步健全氣象業務。公元1945年臺灣光復,「臺灣總督府氣象臺」移交及改稱為「臺灣省氣象局」,當時所屬氣象機構計有氣象臺3處,測候所23處,尚有與其它機關合設之燈臺11處,雨量站214處。中央氣象局早于民國三十年在重慶成立,直屬行政院,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遷臺,民國四十七年將業務交由臺灣省氣象局辦理,直到民國六十年七月才恢復建制,改隸交通部,主管全國氣象業務。本局置局長一人、副局長二人及主任秘書一人,并設有第一、二、三、四組、氣象科技研究中心和秘書、人事、會計、政風四室;另轄氣象預報、氣象衛星、氣象信息、地震測報、氣象儀器檢校、海象測報及臺灣南區氣象等七個中心,二十五個氣象站,三個氣象雷達站及一個天文站,分別掌理氣象、地震以及和氣象有關的海洋與天文業務;并搜集全球氣象信息,分析大氣變化,發布各種天氣預報及警報,以供全國民眾參考使用。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提示:中央氣象局全球信息網信息由2356導航友發布,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2356導航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詳情請閱讀2356導航免責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