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簡稱聯盟,英文名稱:China Association of Microfinance (CAM),其前身是“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促進網絡”,是中國小額信貸領域最早的全國性會員制協會組織。其引進并推動的普惠金融理念已經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并成為國務院在金融改革領域的重點工作。聯盟堅持農村金融領域實踐,支持公益小額信貸機構發展,得到各方面贊賞。聯盟率先在國內成立互聯網P2P行業自律委員會,在普惠金融和小額信貸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小額信貸作為一種有效的扶貧方式和一種金融創新,在中國經歷了十多年的實驗、示范和推廣過程。眾所周知,作為最初一批從事小額信貸實驗的國內小額信貸機構大部分是依靠國際組織援助或當地政府支持建立起來的一些非政府、非營利的組織,它們為中國小額信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扶貧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由于政策及法律方面的限制、小額信貸機構自身體制和能力的局限以及資金來源不足等方面原因,這些機構很難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作為一種有效扶貧手段的小額信貸,只有納入我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整體框架,才能可持續發展,也才能有長效的作用。在2000年初期國內有關小額信貸的研討會上,小額信貸的研究者和實踐者們多次提出成立行業協會(或網絡)的建議,尤其是在2003年9月于北京召開的小額信貸國際研討會上此呼聲更高,并得到了國內有關部門和有關國際機構的重視,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資助的人民銀行完成的小額信貸政策研究報告中就提出了成立小額信貸行業協會的監管政策。建議由小額信貸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引導。2003年底,為適應小額信貸發展的需要,參考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報告的建議,作為最早開展小額信貸實驗示范及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和管理著國內規模最大的外援小額信貸項目的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決定發起成立中國小額信貸行業協會(或網絡)。后又得到全國婦聯發展部的大力支持。經征求民政部意見,2005年11月在花旗基金會的資金支持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和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促進網絡”。在2010年9月17日召開的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促進網絡的年會上,經出席會員代表大會的全體會員機構代表一致通過,將“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促進網絡”正式更名為“中國小額信貸聯盟”。聯盟成立初期,會員主要由公益性質的扶貧小額信貸組織構成,隨著中國小額信貸行業的發展,聯盟逐漸吸收了從事小額信貸業務的商業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作為其會員。 截止2014年12月31日,聯盟的正式會員機構為193家,覆蓋全國29個省市。自成立以來,聯盟與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等政策和監管部門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在政策倡導、行業自律、培訓與技術支持、信息交流和籌資服務等領域開展了大量工作,為會員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服務。在花旗網絡能力建設項目的支持下,聯盟自身的治理結構和服務水平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每年舉辦的年會和花旗微型創業獎已成為中國小額信貸領域備受關注的重大活動,也是聯盟的品牌性活動。在全球化背景下,聯盟參考國際小額信貸發展狀況和規律,將小額信貸定義成為貧困、低收入人群和微型企業提供的信貸服務,并進而將小額信貸服務拓展到包括儲蓄、匯款和保險在內的微型金融領域。在關注低端人群金融服務的同時,聯盟也積極促進為所有階層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體系的建設,并努力將微型金融納入普惠金融體系之內。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貸款
提示:中國小額信貸聯盟信息由2356導航友發布,其真實性及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2356導航僅引用以供用戶參考。詳情請閱讀2356導航免責條款。